尿量是反映肾脏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,以下是不同情况下的尿量标准及相关影响因素:
正常尿量范围
一般来说,健康成年人24小时的尿量约在1000 - 2000ml之间,平均为1500ml左右,日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2:1。
若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,称为多尿;少于400ml或者每小时小于17ml,称为少尿;小于100ml,则称为无尿。
不同尿量情况及可能原因
多尿
生理性:大量饮水、进食过多过咸和含糖量高的食物、服用利尿药物等,会使肾脏的重吸收滤过率减少,出现尿
液偏多,这属于正常生理表现。
病理性:尿崩症患者因下丘脑、神经垂体功能减退,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,引起肾小管再吸收功能下降而多尿;
糖尿病患者由于渗透性利尿也会导致尿量增多;慢性肾衰早期常以夜尿增加为特点。
少尿或无尿
肾前性:休克、血容量不足(如贫血、大量脱水、出汗)等情况,会导致肾脏血液灌注减少,从而引起少尿。
肾性:肾脏疾病如肾小管病变、肾小球病变,可导致肾脏功能受损,出现少尿或无尿。
肾后性:结石、肿瘤、炎性增生等原因造成尿路梗阻,使尿液排出受阻,也会导致少尿。
其他判断肾脏健康的指标
排尿频率:身体状态好且饮水科学时,白天排尿4 - 6次,夜间不超过2次较为正常。如果夜尿频繁、每天排尿频率
过高或排出的尿液量很少,处于两种极端状态,要怀疑肾脏病变。
尿液颜色和性状:正常尿液颜色通常呈淡黄色,清澈、无异味。若尿液颜色改变,如出现淡红色可能是血尿,要警
惕肾结石或肾脏部位炎症感染;颜色明显发黄可能是代谢异常后尿液浓缩;尿液中有泡沫且长时间不消散,可能提
示蛋白尿,这些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。
皖ICP备17025214号-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842号 广审号:(合)中医广【2024】第09-03-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