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增生又称骨赘、骨刺,是一种骨组织自我修复的病理过程,也是人体正常衰老过程中为应对
某些骨骼的移位或移动而产生的防护性措施,属于关节的退行性改变。以下从表现、好发人群和
部位、成因、症状、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:
表现
正常表现为骨头关节周围出现刺状或者唇状的骨质增生,除了表现为骨刺的形态以外,还可以表
现为圆形、波浪形、梭形和不规则形。通过普通的X片可以检查出来。
好发人群和部位
人群:多见于中老年人,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,但也有青年发病者。会计、教师、重体力劳动者
和运动员等运动和伏案工作较多、关节磨损严重的人发病率也较高。
部位:好发于颈椎、腰椎、膝关节、髋关节、足跟等活动范围较广或者活动负荷比较大的关节。
成因
年龄增长:随着年龄的增长,骨骼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,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和退化,失去弹性和
水分导致骨头之间的摩擦力增加,使局部负重增加从而造成边缘骨质及骨赘增生,引发骨质增生。
长期劳损: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某些特定姿势下的工作,会导致骨骼负荷过重,引发骨质增生。
关节炎:关节炎患者由于关节长期处于炎症状态,容易引起骨质增生。
骨折后遗症:骨折后不当治疗或恢复不完全,也可能导致骨质增生。
代谢性疾病:如糖尿病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代谢性疾病,也会导致骨质增生。
其他:风湿寒邪入侵、瘀血闭阻经络、肝肾不足等因素也可能与骨质增生的发生有关。
症状
疼痛:特点为隐匿发作、持续钝痛,多发生于关节活动以后,休息可以缓解。
晨僵和粘着感:晨僵时间较短暂,一般不超过15分钟。粘着感指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,开始活动
时感到僵硬,如粘住一般,多见于老年人、下肢关节,活动后可改善。
其他症状:随着病情进展,可出现关节畸形、不稳定、休息痛、负重时疼痛加重。在负重关节,
可发生突然的功能丧失。不同部位的骨质增生还会有其特殊表现:
颈椎:颈项部有强硬的感觉、活动受限、颈部活动时有弹响声,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,手和
手指有麻木、触电样感觉,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。严重时可能压迫脊髓,导致行走不稳定、瘫痪
、四肢麻木、大小便失禁等;也可能引起颈椎病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胃炎、心绞痛、吞咽困
难等。
腰椎:腰椎和腰部软组织酸痛、胀痛、僵硬与疲乏感,甚至弯腰受限。若邻近的神经根受压,可
引起局部疼痛、发僵、后根神经痛、麻木等;若压迫坐骨神经,可引起坐骨神经炎,出现患肢剧
烈麻痛、灼痛、抽痛、串痛,向整个下肢放射。
膝关节:早期起病缓慢者膝关节疼痛不严重,有可持续性隐痛,气温降低时疼痛加重,与气候变
化有关。晨起后开始活动、长时间行走、剧烈运动或久坐起立开始走时膝关节疼痛僵硬,稍活动
后好转,上、下楼困难,下楼时膝关节发软,易摔倒,蹲起时疼痛、僵硬。严重时,关节酸痛胀
痛,跛行走,合并风湿病者关节红肿、畸形、功能受限,伸屈活动有弹响声,部分患者可见关节
积液,局部有明显肿胀、压痛现象。
足跟:足根压痛,脚底疼痛,早上重、下午轻。起床下地的第一步疼痛难以忍受,有时轻有时重
,走路时不敢用脚跟着力,感觉像有石头和针刺。活动开始后,症状减轻。
影响
在正常范围之内或者相当长的保护期内,骨质增生作为良性产物存在,和人体和谐共生,不会产
生困扰,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刺激。但当人体平衡被打破,如长期维持不良姿势、经常伏案、
低头、剧烈运动等,增生可能会对周围的神经、血管、肌肉产生刺激,出现明显症状。
皖ICP备17025214号-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842号 广审号:(合)中医广【2024】第09-03-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