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合肥长淮中医医院】冬季来临,必要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,从而避免一些小病小灾的发生。
预防心血管
俗话说得对:“饭后走一走,活到九十九。”这句古训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健康哲理。那么,为什么饭后散步对健康如此重要呢?它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?能否预防这类疾病?又应该每天走多少步呢?怎么去健康的行走呢?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,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讲解。
走路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?
可以。根据当前证据,与不常走路的人群相比,走路可显著降低未来心脑血管疾病风险。因此,我们应避免长时间久坐,最好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。每天保持运动,控制体重,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步骤。
每天应该走多少步?越多越好吗?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,推荐每天进行6000步的主动身体活动。现有研究也指出,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,每日步行6000左右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所获得额外效益最大。然而,每日步行超过6000步后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额外效益逐渐减少。在步数超过9000步后,几乎没有额外的健康获益。
因此,关键在于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,逐步增加步数至6000步,并在6000-9000步内维持,避免过度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总体而言,量力而行,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都不同。
6000步是一天走的总步数嘛?
不是的。一日6000步指的是持续快速步行,而非24小时内的累积步数。为了最佳效果,建议每周至少累计150分钟以上的身体活动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这有助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状况。
走路还能获得啥好处?
步行的益处多不胜数,其中包括:
1、降低血压和血脂: 每天步行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,减少不良胆固醇,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2、减轻压力: 步行是一种极好的放松方式,有助于释放身体和心灵的压力,提升整体心理健康。
3、增加腿部肌肉: 步行是锻炼腿部肌肉的简便方法,促进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提升,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灵活性。
4、促进睡眠: 适度的步行有助于调整生物钟,改善睡眠质量。规律的锻炼有助于入眠更快、睡得更深。
5、控制体重: 步行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,有助于消耗卡路里,控制体重,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。
6、提高心肺健康: 通过促进呼吸和心脏的活动,步行有助于加强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的整体代谢水平。
如何健康地走路?
1、选择合适的场所: 优先选择环境良好的地方,如公园或体育场。最好选择软地面,如草坪或塑胶场地,有助于减轻关节负担。
2、正确选择鞋子: 确保鞋子大小合适,鞋底具备足够的支撑。选择具有一定“流畅性”的鞋款,能有效减轻踝关节和足底筋膜的不适。
3、保持适当的步行频率: 男士推荐90~130步/分钟,女士80~120步/分钟。通过心率、呼吸和主观感受来调整步伐。确保抬头挺胸、腰背挺直、步伐均匀,手臂自然摆动。
4、热身和放松: 在步行前进行5分钟的温和步行和伸展,有助于准备肌肉和关节。结束后,以较慢的速度行走5分钟,有助于心率恢复正常,防止肌肉僵硬。
5、时间选择: 避免空腹状态或饭后半小时内行走,以保持稳定的能量水平。
6、考虑健康状况: 如有明确的疾病史,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运动。确保步行计划适应个体的健康状况,随时向专业医生咨询建议。
皖ICP备17025214号-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842号 广审号:(合)中医广【2024】第09-03-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