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蛋白(Proteinuria)指尿液中含有异常量的蛋白质,是肾脏功能异常的常见指标之一。正常情况下,健康人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(<150mg/天),因其在肾小球滤过时会被重吸收。若检测到尿蛋白升高,则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或其他系统疾病。
一、尿蛋白升高的原因
生理性蛋白尿
诱因:剧烈运动、发热、寒冷、直立姿势(体位性蛋白尿)、妊娠等。
特点:多为暂时性,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消失。
病理性蛋白尿
肾小球性蛋白尿: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(如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肾病)。
肾小管性蛋白尿: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(如间质性肾炎、药物毒性)。
溢出性蛋白尿:血液中异常蛋白质过多(如多发性骨髓瘤、溶血性疾病)。
组织性蛋白尿:泌尿系统感染、肿瘤或损伤导致组织蛋白释放(如膀胱炎、肾盂肾炎)。
二、尿蛋白的临床意义
肾脏疾病的早期信号
持续性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,需警惕慢性肾病(CKD)或急性肾损伤(AKI)。
全身性疾病关联
糖尿病、高血压、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等可继发肾损害,表现为蛋白尿。
预后评估
尿蛋白水平与肾脏病变程度相关,大量蛋白尿(>3.5g/天)常提示肾病综合征,需积极干预。
三、检测与诊断方法
定性检测:尿常规试纸法(结果以“+/-”表示,灵敏度约30-300mg/dL)。
定量检测:
24小时尿蛋白定量(金标准):准确评估全天排泄量。
尿蛋白/肌酐比值(UPCR):随机单次尿样即可换算,替代24小时检测。
病因鉴别:
血液检查(肾功能、血糖、免疫指标)、肾脏超声、肾活检等。
四、注意事项与建议
复查确认:生理性蛋白尿需多次检测排除干扰。
关注伴随症状:
若合并水肿、血尿、高血压或乏力,需尽早就医。
生活方式调整:
控制盐、蛋白质摄入;避免肾毒性药物(如非甾体抗炎药)。
高危人群筛查:
糖尿病患者每年查尿微量白蛋白,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尿蛋白。
尿蛋白是评估肾脏健康的重要指标,其异常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。及时干预可延缓肾脏疾病进展,避免发展为肾衰竭。若检测异常,建议肾内科专科就诊。
皖ICP备17025214号-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842号 广审号:(合)中医广【2024】第09-03-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