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断是否为过敏性哮喘,需要结合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,合肥长淮中医医院为你详细介绍:
症状表现
典型发作症状:接触过敏原(如花粉、尘螨、动物毛发等)后发作,发作前可能有先兆症状,如打喷嚏、流涕、鼻痒、咳嗽、胸闷等。发作时突感胸闷窒息、咳嗽,迅即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,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,甚至出现发绀(口唇发紫等表现)、烦躁汗出。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,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,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,且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。
严重发作表现:哮喘严重发作,持续24小时以上,经治疗不缓解,称为“哮喘持续状态”。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、发绀、大汗淋漓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厥冷(肘膝以下发冷),因严重缺氧、二氧化碳潴留而致呼吸衰竭。
特殊表现:咳嗽变异性哮喘,表现为顽固性咳嗽,伴有发作性胸闷。
病史及家族史
个人过敏史: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性鼻炎、湿疹、食物过敏等其他过敏性疾病史,有这些病史的人患过敏性哮喘的风险相对较高。
家族过敏史:哮喘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,如果家族直系三代亲人中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,那么与之血缘关系越近的人,患病的风险越高。
相关检查
过敏原检测: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、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查找过敏原。如果某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E升高,或皮肤点刺试验呈阳性,则提示对该过敏原过敏,有助于过敏性哮喘的诊断。
肺功能检查:
支气管激发试验:用于测定气道的反应性,激发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过敏性哮喘。
支气管舒张试验:主要测定气道的可逆性改变。疑似患者吸入激动剂后15分钟,或激素的使用强化平喘治疗2周后,检查发现FEV1增加15%以上,且绝对值增加≥200ml为阳性,支持过敏性哮喘的诊断,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发作期。
呼气峰值流量(PEF)及其变异率检查: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≥20%,可作为诊断过敏性哮喘的参考指标。
其他检查:
免疫球蛋白检测:一般情况下,血清中总的免疫球蛋白升高提示患者存在过敏的可能,但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导致。
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: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大于3%,提示为嗜酸性粒细胞表型,同时也可作为判断抗炎治疗是否有效的一个指标。
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: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≥3%,可判定为痰嗜酸粒细胞计数炎症。
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:哮喘未控制时,呼出气一氧化氮会升高,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会降低,可作为评估气道炎症与哮喘控制水平的指标。
如果怀疑患有过敏性哮喘,应及时就医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问诊、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,以明确诊断,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皖ICP备17025214号-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842号 广审号:(合)中医广【2024】第09-03-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