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得先从刮痧的功能或作用谈起。郑晓龙2001年的影视作品《刮痧》,在以美国为背景的环境中,以中医疗法“刮痧”为线索,不仅展示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说是矛盾,也艺术性地再现中医刮痧能达到调和阴阳、扶正祛邪、疏经通络的目的。现代医学已证实,刮痧具有镇痛作用,可用于治疗头痛、风湿痛、胃痛等疼痛性疾病;能增强局部和全身血液、淋巴液的循环,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;还具有强心发汗,增强免疫和养颜美容,防止皮肤老化等作用。另外,刮痧还能够达到其他减肥方法很难做到的局部针对瘦身。由此可见,刮痧减肥属于刮痧疗法的一部分,而刮痧瘦腿又属于全身刮痧减肥的一部分。刮痧肯定对一部分人的“肥腿”有效,但它同针灸、点穴、拔罐、气功、爬行、食疗、行走、游泳等减肥疗法一样,不可能有100%的疗效,必须因人而异,因“肥”而异,多种“减肥疗法”联用,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。
刮痧瘦腿最适合什么样的腿型?
据有关专家分析,我们人类的腿型无外乎这样几种:
(1)肌肉型。这样的人大都喜欢运动,爱吃肉,肌肉线条明显,下肢有力等。如果您用手按压腿部,可以明显感觉到肉很硬。所以,一般不需要刮痧瘦腿。如果属于养生保健则另当别论。
(2)肥肉型。这样的人肌肉柔软,腿用力时也看不到明显的肌肉感,一般爱吃肉以及甜食、零食等,平时不爱运动,腹部很可能出现“游泳圈”等,给人“大腹便便”的慵懒感觉。所以,这样的“腿”适合“刮痧减肥(瘦腿)”。
(3)水肿型。这样的人爱喝水,尿比较少,早上起床脸很肿,早上到晚上的腿围差很多,尤其是小腿。用力在腿上按一下,发现有白色印记,比较长时间不褪,口味比较重的,爱吃咸的,辣的。所以,这样的“腿”虽然适合“刮痧减肥(瘦腿)”,但应该轻刮,时间宜短。
(4)脂肪型。这样的“腿”特别适合“刮痧减肥(瘦腿)”,但脂肪型和肌肉型的大、小腿一般人不易区别,很多小腿粗壮的人都以为自己是肌肉型,但是事实上是脂肪型和肌肉型的混合。有关专家指出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,即用手捏一捏你的小腿,能捏起来的地方一般就是脂肪,这些脂肪可以采用“刮痧”减掉。
何谓“萝卜型腿”?刮痧有效吗?
“萝卜腿”,这是一种形象的称呼,意即腿肿得或变得像青白萝卜一样。如今,许多人在电脑前常常一坐一整天,再加上翘二郎腿,不仅腿部肿胀,小腿肚上还有血管凸起,整个下肢犹如“萝卜”,这其实很可能是静脉曲张的前兆。“萝卜腿”,同上面所说的“水肿型”腿很相像,但也不完全相同。“水肿型”腿大都同疾病有关,而“萝卜腿”大都与久坐且时间过长以及缺少锻炼有关。刮痧瘦腿虽然可以,但力度要轻。如果静脉曲张明显,就不要刮痧了。平时尽量减少与电脑打交道的时间,或直接同电脑“告别”一段时间;其次,坐电脑前别翘二郎腿,原因是长期翘二郎腿会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的分布不均,压迫神经,引起骨骼变形、弯腰驼背,而且还会妨碍腿部血液循环,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活动,容易产生疲惫感,造成身体尤其是皮肤与骨骼的早衰和下肢静脉曲张及栓塞等。还有,进行电脑操作时最好每隔1小时起立做10次简单的下蹲运动,以改善下肢的静脉回流状况。
刮痧瘦腿多久才有效果?
这个问题很难一下说得准确,因为有的人也许几天就见效,有的人则是几个月才见效,有的人甚至无效。这同人的性别、年龄、疾病状况、体质、耐受力、刮痧的技术优劣、生活方式的不同如饮食、睡眠、锻炼等有关。
刮痧瘦腿主要选择哪些穴位?
刮痧瘦腿的穴位很多,可以说,整个下肢包括足底的穴位,以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穴位如大椎、脾俞、肾俞、大肠俞、气海俞、关元俞、膀胱俞、十七椎、膻中、中脘、天枢、神阙等都有效。但下肢比较有明显效果的则是这几个穴位:
(1)伏兔穴:大腿外侧膝盖上方,肌肉绷紧时,如兔子头突起的位置;
(2)血海穴:用力绷紧大腿肌肉,膝盖上方内侧鼓起的位置,按压会有疼痛感;
(3)风市穴:站直,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,双手中指指尖触到的大腿外侧位置;
(4)承扶穴:大腿后侧与臀部交接的地方;
(5)委中穴:腿部后侧,膝盖下方,小腿肚上方的中间位置;
(6)足三里:外侧膝盖窝下面3寸,再往外大约2厘米处;
(7)三阴交:内脚踝往上3寸处;
(8)悬钟穴:外脚踝往上3寸有凹陷处;
(9)承山穴:绷紧小腿肌肉,跟腱与小腿肌肉相接凹陷处。
(10)丰隆穴:小腿前外侧、外踝骨尖上八寸、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(中指)胫腓骨之间。
刮痧瘦腿的具体方法?
备好腿部刮痧减肥需要的工具,如能起润滑的油(橄榄油、精油、刮痧油、婴儿油、按摩乳、凡士林液)、刮痧板等。具体操作:(1)方向:从大腿根部的穴位开始,用刮痧板斜向下刮。两条腿的穴位必须对称刮,也就是必须刮完两条腿的同一穴位后才能转刮下一个穴位。(2)顺序:按照伏兔、血海、足三里、风市、承扶、三阴交、悬钟、委中、承山、丰隆等穴位进行,如果实在找不到或弄不清有关穴位的具体位置,家庭保健者也可以采取在穴位大概的位置大面积刮,这样也能基本上保证覆盖到有效穴位。(3)力度:对于脂肪型、肌肉型的大小腿可用力、快速的刮,对于浮肿(肥胖)型等则应轻缓的刮。(4)角度:向下倾斜角度一般是45度—60度。(5)时间:全身刮每天一般刮15—30分钟,单纯刮腿部10—15分钟,亦可因人适当延长。刮痧次数可每日1次,亦可隔日或隔数日1次。另外,办公室一族可在工作间隙或午休时间利用手指、瓷饭勺、木梳子的背面等刮,可起到类似刮痧减肥(瘦腿)的作用。
何谓“晕刮”?它同“晕针”一样吗?如何处理?
刮痧也和针刺一样,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。症状多表现为头晕、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心慌、出冷汗、四肢发冷,恶心欲呕等。“晕针”则是立即拔掉针,嘱患者卧床休息,针刺者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如指掐有关穴位、输液等。刮痧也是这样,遇到“晕刮”时首先要冷静,立即让患者平卧并饮用1杯温糖开水,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(重刮)、人中穴(棱角轻刮)、内关穴(重刮)、足三里穴(重刮)、涌泉穴(重刮),如未明显好转,要及时送往医院。
刮痧瘦腿需要注意哪些? 有禁忌吗?
刮痧瘦腿的注意事项基本上同刮痧减肥相同或相似。首先,刮痧时要注意保暖。减肥者在刮痧时应避风,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,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“刮”。其次,注意刮痧的时间和部位等。减肥者每次治疗时间不可过长,10—30分钟即可,不可连续大面积地“刮”, 刮后要饮用热水,不要立即洗浴,一般2—3小时即可。 那么,应该禁忌什么呢?首先,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、肝肾功能不全、全身浮肿者不宜“刮”,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,促进血液循环,这会增加心肺、肝肾的负担,加重患者病情,甚至危及生命。其次,孕妇的腹部、腰骶部不能“刮”,其他部位如大腿、小腿肚、臀部等也应慎“刮”,以免“刮”流产或早产了。还有,凡体表如大腿、小腿处有疖肿、破溃、疮痈、斑疹、牛皮癣、接触性皮炎、疥疮、带状疱疹和不明原因肿块等禁止“刮”,以免导致创口的感染(传染)以及病变部位的病情加重(扩散)。同时,急性扭伤、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“刮”,以免加重伤口(损伤)处的出血(淤血)。另外,有出血倾向者,如糖尿病晚期、严重贫血、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“刮”,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。当然,过度饥饱、过度疲劳、醉酒者亦不可接受重力、大面积“刮”,以免“痧”出明显而引起虚脱、“晕刮”。
最后要说的是,如果是全身刮痧减肥的话,眼睛、口唇、舌体、耳孔、鼻孔、乳头、肚脐等部位禁止“刮”,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,而且不能康复。精神病以及有严重心理障碍以及过敏体质的人禁“刮”,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或皮肤严重过敏甚至红肿、溃烂。女性月经期最好别“刮”,尤其是月经期的前3天。
刮痧并非出痧越多或越痛越好
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认为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,其实这是不对的,因为出痧的多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,一般情况下,血淤症、热症患者出痧多,而虚症、寒症患者出痧少;服药过多者,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;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不易出痧;室温较低时出痧往往不明显。因此,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,非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,反而会贻害身体。那么,刮痧是否越痛越好?否。我们知道,刮痧虽然有调整阴阳平衡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,但刮痧并非越痛越好(有效),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。其实,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。刮痧部位、力道等若掌握不当,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,不仅无效,还会造成皮肉以及内脏的损伤。至于有些病人刮不出痧,除了方法错误外,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重、身体太虚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,切忌用力过猛造成进一步伤害。
(原载广西《家庭医药》杂志2012年1期)
皖ICP备17025214号-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842号 广审号:(合)中医广【2024】第09-03-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