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,是痛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结果,以下为你详细介绍:
定义与形成原因
痛风石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,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,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囊、
软骨、皮下等组织而形成的结节状损害。当患者体内的尿酸水平过高,超过其饱和度时
,尿酸结晶就会析出并沉积于关节或其他组织部位。
外观特征
颜色:一般为白色或黄色,外观形似石头。
大小:大小不一,小的如芝麻,大的可达鸡蛋大小。
数量:数目多少不等,一般1 - 10个。
好发部位
痛风石可出现在身体多个部位,常见于耳廓、尺骨鹰嘴、肘部、腕关节、膝关节、足部的
踝关节、足跖趾关节或指间关节等。此外,还有一部分痛风石可能出现在眼睛、脊柱、心
肌、肾脏等部位,甚至在声带、心脏瓣膜等少见部位也可能出现。
症状表现
疼痛:通常情况下,痛风石会引起疼痛,质地较硬。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,可能会出现
剧烈疼痛,活动后症状还会加重。
皮肤改变:随着痛风石的增大,外表皮肤可能会逐渐变薄,甚至造成溃疡,破溃后会排出
白色粉状或糊状物,且经久不愈,但较少继发感染,因为尿酸可抑制细菌生长。
危害
关节损害:痛风石沉积在关节会造成关节的破坏,影响关节功能,导致关节畸形、僵硬、
活动受限,严重时会使肢体功能障碍。
肾脏损害:痛风石沉积在泌尿系统,如肾脏,会导致肾功能受损,可能引发慢性肾病、肾
结石,长期发展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,甚至肾衰竭。
皖ICP备17025214号-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842号 广审号:(合)中医广【2024】第09-03-42号